最近珊姐姐来到揭阳旅行时,特意前往城市地标揭阳楼参观。站在这座汉式城楼前,39.3米的高度与130米的宽度带来的视觉冲击让人震撼——覆檐如展翼,组拱似叠浪,屋顶的轮廓在阳光下勾勒出雄浑的弧线,难怪它会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。楼前广场上,青铜宝鼎与“揭阳楼”三个鎏金大字交相辉映蓝乔配资,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写的楼名透着厚重的文化气息。
参观时,我对眼前宏伟的揭阳楼的前世今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查阅相关资料,有一段关于“楼址变迁”的介绍让我好奇:原来如今矗立在榕江畔的揭阳楼,其最初的源头竟在30多公里外的潮州古城。最早的揭阳楼是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潮州主持修建的。这让我不禁疑惑:一座始建于潮州的楼,为何会“迁徙”到揭阳,还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地标?带着这份疑问深入探寻,才发现这座楼的故事,恰是解开潮汕地区千年城市变迁的历史。
唐代的岭南,在中原人眼中仍是“蛮荒之地”,而潮州作为粤东重镇,是中原文化南传的重要节点。当时的文人习惯以“揭阳”代指整个潮州府,这种地域概念的泛化,与历史上的行政沿革密不可分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在岭南设南海、桂林、象郡三郡,揭阳便是南海郡下辖的古县,辖区涵盖今潮汕、梅州及闽南部分地区。尽管后来行政区域几经拆分,“揭阳”作为一个文化符号,始终在粤东大地留有印记。
韩愈被贬潮州刺史时,虽任期不足一年,却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。他在《别赵子》中写下“我迁于揭阳,君先揭阳居”的诗句,这里的“揭阳”显然指的是潮州。据地方史料记载,正是韩愈在任期间,于潮州东山(今笔架山)主持修建了揭阳楼。这座楼最初或许只是简单的观景台,却因韩愈的文人身份,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——它既是地方官员瞭望城防、体察民情的据点,更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象征。
唐代的揭阳楼,在形制上或许并不宏伟,却承载着“以文治化”的理想。韩愈在此召集士子讲学,传播儒家思想;文人雅士登楼赋诗,将岭南的奇山秀水写入诗篇。楼前的韩江如练,帆影点点,见证了潮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繁华。那时的揭阳楼,是潮州城的文化制高点蓝乔配资,它的存在,让“揭阳”这个古老的地名,在唐代的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随着时代变迁,揭阳楼的位置也发生过移动。宋代以后,为了更贴近城市中心,揭阳楼被改建至潮州内城南门。此时的它,功能逐渐从文化地标转向城防设施,与潮州城墙融为一体,成为守护城池的“眼睛”。明清时期,潮州城多次修缮,揭阳楼也历经重建,但始终未离开潮州城的范围。直到近代,随着城墙的拆除和城市的变迁,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楼才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,只留下文献中的零星记载,供后人追思。
时间来到21世纪,当人们再次提起揭阳楼时,它的坐标已经转移到了30多里外的揭阳市榕城区。2010年,一座气势恢宏的汉代风格建筑在榕江之畔拔地而起,这便是复建的揭阳楼。这座新楼并非古揭阳楼的原址复建,却以更宏大的规模、更鲜明的文化符号,延续了“揭阳”二字承载的历史记忆。
为何要在揭阳复建揭阳楼?这背后是对地域文化根脉的追寻。1991年,揭阳从潮州分设为地级市,成为潮汕地区的新兴城市。年轻的城市需要文化认同,需要历史根基,而“揭阳”作为粤东最古老的地名之一,正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。复建揭阳楼,既是对古揭阳文化的致敬,也是对城市精神的塑造——它告诉人们,这座城市的历史,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揭阳时代;它的文化,与整个潮汕地区一脉相承。
现在揭阳楼的选址,颇具深意。榕城区是揭阳市的政治、文化中心,榕江穿城而过,与潮州的韩江同属粤东水系,仿佛两条血脉,将两地紧密相连。新楼的设计以汉代建筑为蓝本,高逾30米,采用高台基、大屋檐的形制,斗拱飞翘,气势磅礴。楼前的广场上,矗立着巨大的青铜宝鼎,镌刻着“揭阳”二字,彰显着这座城市对历史的敬意。也让人们明白:揭阳楼的“迁徙”,不是割裂历史,而是对文化脉络的延续。
如今的揭阳楼,已成为揭阳市的城市名片。清晨,晨练的市民在广场上打太极、跳广场舞,楼前的榕江波光粼粼,充满生机;夜晚,灯光璀璨,揭阳楼的剪影在夜色中格外醒目,成为市民休闲、游客打卡的胜地。每年的文化节、庙会等活动在这里举行,古老的地名与现代的生活交融在一起,让“揭阳楼”不再只是一个历史符号,而成为融入城市血脉的文化基因。
潮汕地区向来有“潮汕一家亲”的说法,潮州、汕头、揭阳三地,语言相通、习俗相近,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潮汕文化。古揭阳楼在潮州,见证了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;新揭阳楼在揭阳,承载着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两座楼(尽管古楼已不存)如同文化链条上的两个节点,串联起潮汕地区的过去与现在。
站在现在揭阳楼前,眺望榕江滚滚南流,这条江,曾见证过古揭阳的舟楫往来,也曾承载过潮汕先民下南洋的梦想。如今,它依然在流淌,正如揭阳楼所象征的文化脉络,从未中断。从潮州笔架山到揭阳榕江畔,一座楼的变迁,是一部浓缩的潮汕文化史,它告诉我们:历史或许会改变建筑的位置,但永远改变不了文化的根脉;城市或许会划分行政边界,但文化的共生与交融,永远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力量。揭阳楼,这座连接两地的地标,将继续矗立在潮汕大地,见证着潮汕地区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、创新与共生的永恒故事。
选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